top of page

​古人向大自然學習

古以來,人類與自然的生活密不可分。古希臘時期,數學家阿基米德即從貝殼的剖面螺旋構造得到運水的靈感,繼而發明了螺旋抽水機,改

善農業的灌溉設施。文藝復興時期,多才多藝

的達文西更是從生活周遭的各式動植物得到靈

感,構想許多仿生器械。

阿基米德螺旋抽水機

​螺旋狀貝殼

​近代仿生的開始

為一門獨立的學問,仿生學正式誕生於1960年9月,由美國空軍航空局在俄亥俄州的空軍基地召開了世界上第一次仿生學會議。會議討論的中心議題是:分析生物系統所得到的概念是否能夠運用到人造訊息加工系統的設計上去?

時的空軍上校斯蒂爾(J.E. Steele)為此新興的科學命名為「Bionics

,希臘文的意思為「研究生命系統功能的科學」,並將仿生學定義為「模

仿生物原理來建造技術系統,或者使人造技術系統具有或類似於生物特徵的

學」。

實上,早在1958年,時為醫生的斯蒂爾就曾在一篇學術論文上提出仿

生學概念,因此,學術界所認定「仿生」一詞最早出現的年代為1958年。

1963年,我國將 Bionics 一詞譯為「仿生」。

空軍上校斯蒂爾

近代仿生的開始

資料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仿生学

蓬勃發展

「仿生」一詞誕生於世,各方學者陸陸續續提出新的仿生概念。1969年,由斯密特(O.H. Schmitt)提出「Biomimetics(仿生工程)」一詞,將仿生的研究領域擴展至工程數學領域。他認為要達成仿生的研究,工程數學才是主要的重點技術。1997年,順應世界永續意識抬頭,由仿生3.8創辦人之一珍妮.班亞斯(Janine Benyus)提出「Biomimicry(仿生學)」一詞,首次將仿生與永續概念結合。她認為發展仿生科技的目的,除了改善人類現有的科技之外,還必須兼顧環境永續發展。自此,近代的仿生科技背負了綠色環保的重大使命。

蓬勃發展

珍妮.班亞斯

奧特.赫本.斯密特

奧特.赫本.斯密特

仿生名詞簡史

仿生名詞簡史

圖表來源:仿生思維團隊整理

bottom of page